市长 李楚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桂林发展史上极不平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务实笃行,本届政府工作实现圆满收官。
——这五年,最令人振奋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桂林情深似海、厚望如山,多次对桂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特别是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桂林视察,对我市全力以赴保护漓江、保护桂林山水,推进乡村振兴,圆满完成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烈士遗骸收殓保护和纪念设施建设任务,给予高度肯定。强调这次是慕名而来、乘兴而归,了却了半个世纪的心愿。嘱咐我们要当好保护桂林山水的“二郎神”,赋予我们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保护好桂林山水、建设最宜居城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用好用活红色资源等新使命新要求,为桂林发展把脉定向,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总定位、总航标、总遵循。
——这五年,最令人自豪的是,全市上下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作砥砺奋进的动力,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地区生产总值、居民收入提前一年实现翻番,桂林人民迈上了全面小康、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创城取得历史性成果,成功入选“全国文明城市”。
——这五年,最令人鼓舞的是,全市上下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责任、首要民生工程,勠力同心践行初心使命,尽锐出战答好时代答卷,29.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1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夺取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桂林人民站上了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这五年,最令人骄傲的是,全市上下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好桂林山水的殷切嘱托,坚定不移推进科学保护漓江,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漓江“三统”改革全面完成、“四治”工程全面推进、“四乱一脏”全面整治,PM2.5、PM10平均浓度连续六年双降,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100%,地表水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达71.87%,今日桂林“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这五年,最令人感动的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科学决策、精准调度,医务工作者、公安干警、消防救援指战员等广大干部职工,勇敢逆行、舍生忘死,共产党员不畏艰险、冲锋在前,540万桂林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打赢了抗疫保卫战、防汛阻击战,夺取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五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以下几个方面成绩。
我们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综合竞争力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累计突破9500亿元,组织财政收入总量累计突破1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突破75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超4200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突破7000亿元;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8145元、17345元,增速均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工业振兴迈出坚实步伐,组建经开区、高铁园,拓展高新区,构建“345”工业发展新格局,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提升10.2个百分点,四大优势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达50.4%,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达35.7%,培育龙头企业28家、“专精特新”企业36家,成为广西首批数字经济示范区。现代服务业活力持续增强,电子商务、文化创意、金融服务、商贸会展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54.4%,成为全市经济增长主引擎。现代农业加速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3%,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75万吨,特色水果等六大百亿元产业集群加速形成,自治区级以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数量均居全区第一。创新驱动能力持续提升,获国家科技奖励3项,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31个、自治区级120个,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增长266家,新增瞪羚企业20家,均居全区前列。成功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中心试点城市、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中俄双边重要会晤在桂林举行,桂林在全区战略地位日益增强、全国影响力不断扩大、全球美誉度持续提升。
我们始终坚持规划引领项目带动,国际旅游胜地基本建成。规划纲要四大战略定位逐步实现,旅游综合改革、旅游用地改革、旅游业态创新等走在全国前列,“厕所革命”、导游自由执业等“桂林经验”“桂林模式”全国推广。实施重大项目1475个,融创国际旅游度假区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开放。特色旅游名县、全域旅游示范区总数达12家,居全区首位;阳朔遇龙河成为广西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新增5A级景区1家、4A级19家,A级景区达91家、居全区第一。“两会一节”内涵不断丰富,“六大旅游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桂林旅游实现“七个升级”,年接待游客突破1亿人次、旅游总消费超1800亿元,走出了一条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之路,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始终坚持统筹协调融合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两江国际机场T2航站楼、桂林动车所等重大基础设施建成使用,高铁营运里程占全区通车里程近1/4,公路总里程1.49万公里、居全区第二,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66公里,总里程715公里、居全区第三,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日益凸显。实现5G网络市区全覆盖、光纤网络和4G网络行政村全覆盖,“新基建”走在全区前列。城市扩容打开新空间,主城区面积扩展至147.6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5.96个百分点。老城疏解提升成效显著,完成桂阳公路、龙门大桥、东西巷、汽车南站等重大项目106个,建成人行天桥17座,完成城市道路白改黑65条,改造提升城中村111个,存量拆违超1000万平方米,一批长期困扰发展的“城市病”得到有效治理,老城焕发新活力。新区功能日益完善,建成区面积达40平方公里、人口达40万,新建主次干道59条(段),建成学校(幼儿园)16所,万达广场、吾悦广场等城市综合体投入使用,环城水系全面通航,市直机关全部入驻,桂林新区成为城市新中心。县域发展活力持续增强,荔浦撤县设市,9个县(市、区)累计15次获广西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先进(进步)县(市、区)。乡村振兴成果丰硕。获评国家级新型城镇化示范县2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5个,建成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74个、田园综合体22个。“美丽桂林·乡村建设”目标全面实现,乡村风貌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持续推进,全市一半以上村屯开展“三清三拆”;农村公路里程达1.21万公里、居全区第二,全市乡镇、建制村道路通畅率100%,建制村通客车率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84.2%,卫生厕所普及率92%,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95%以上,县级以上文明村镇覆盖率79.4%,一幅环境优美、村容整洁、文明和谐的乡村画卷在桂北大地徐徐铺开。
我们始终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动力更加强劲。“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无差别全科受理”“双容双承诺”“最多跑一次”等改革经验全区推广,下放198项市级行政权力,实现“园区事园区办”;累计减税降费超150亿元,市场主体由14.34万户增至35.9万户。重点领域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服务业综合改革成为全国典范,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成效获国务院激励通报,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获全国表彰,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取得新进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严控政府债务增量,金融风险防控扎实有效。主动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粤港澳大湾区和自治区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深入实施“三企入桂”行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招大引强取得历史性突破,桂林高质量发展的底板更加厚实。
我们始终坚持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民生领域财政累计投入1700多亿元,每年滚动实施一批民生实事项目,样样关乎民生,件件深入民心。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7.41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78.6%、92%;建立起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完成棚户区改造6.2万套、老旧小区改造126个。文化软实力持续增强,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设施参观人次累计突破千万,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成开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达6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20处,智慧广电建设加快推进,基本实现村村有公共服务中心。教育卫生体育事业加快发展,新建成学校87所,新增学位6.8万个,教育资源短缺矛盾有效缓解,实现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覆盖,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化,教育乱收费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高校集聚区建设加快推进;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全覆盖,医联体、医共体建设走在广西前列,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8.8岁;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互促互进,行政村体育设施实现全覆盖。平安桂林建设卓有成效,扫黑除恶斗争进入常态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信访维稳、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等工作成绩显著,连续5届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连续3次捧得“长安杯”,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自治区“双拥模范城”十连冠。
五年来,我们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依法行政,忠诚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全部办结,“七五”普法顺利完成。严格执行国务院“约法三章”,持续纠治“四风”,强化精文简会,大力压减和严控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年均下降12.9%。
五年来,应急、外事、侨务、口岸、审计、统计、司法行政、机关事务、民族宗教、档案、保密、供销、气象、水文、测绘、地方志、残疾人、接待、决策咨询、社会科学、公共机构节能等工作取得新进步,中直、区直驻桂林单位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按照市第六次党代会总体部署,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及桂林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四个新”总要求、四个方面重要工作要求,以及“三大定位”新使命、“五个扎实”新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为统揽,推进“两大振兴”、营造“六大环境”,奋力谱写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桂林新篇章。
按照上述要求,综合分析研判形势,到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以上,组织财政收入年均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以上;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目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市第六次党代会围绕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已经确定了总体目标: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培育国际一流服务品牌,按照国际一流标准,把桂林建设成为经济发达、城乡繁荣、社会文明、生态良好、城市宜居、人民幸福的世界级旅游城市。
具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到2025年,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初步形成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体系,旅游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成为国际山水人文旅游首选目的地之一。
第二步,到2030年,世界级旅游城市基本建成,城市国际化特征更加彰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旅游产业体系,旅游核心竞争力进入国际同类旅游城市第一方阵,成为国际高端休闲旅游首选目的地之一。
第三步,到2035年,世界级旅游城市全面建成,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形成旅游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业态,旅游核心竞争力走在国际同类旅游城市第一方阵前列,发挥引领作用。
围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突出发展实体经济,加快打造以创新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世界一流的旅游航空港,构建国际化的交通运输体系,着力增强“硬实力”;围绕“初步形成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体系”,建设漓江流域精华区,建成世界一流的旅游休闲度假区,提升桂林城市核心区,建成世界一流的宜居宜游城市景区,加快发展高品质旅游新业态,着力提升“吸引力”;围绕“旅游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加快培育国际一流服务品牌和城市品牌,引进举办一批国际性展会、赛事,着力扩大“影响力”;围绕“成为国际山水人文旅游首选目的地之一”,打造一批具有全球魅力的必游、必看、必购旅游消费场景和山水人文景观,进入国内最好的旅游城市行列,争创亚洲最佳旅游城市,着力提高“竞争力”,实现“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目标,为2030年基本建成、2035年全面建成世界级旅游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三、今后五年的工作任务
全力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是我们必须自觉扛起的历史使命、必须主动把握的时代要求、必须接续努力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为统揽,推进“两大振兴”,营造“六大环境”,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及桂林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变为生动实践,确保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当前,我们要高水平编制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规划及专项规划,明确建设重点,形成标准体系;高规格推动建立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国家、自治区和市三级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加强与国家、自治区各有关部门沟通衔接,统筹做好重大政策、重大项目梳理汇总,逐项抓好落实;高质量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交通枢纽打造、会议会展赛事承办、城市更新、旅游产品创新等方面政策支持,加大人才、资金、土地等保障要素集聚力度,围绕建设世界级的城市配套、构建世界级的公共服务体系、培育世界级的产业体系,统筹实施“双百工程”,建设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标志性、引领性项目。
今后五年,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突出把生态保护放在第一位,全力呵护好桂林山水,当好保护桂林山水的“二郎神”,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坚持以更大力度科学保护漓江。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巩固拓展“三统”改革成果,持续打好“四治”组合拳,大力推进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将漓江打造成为国内江河综合治理典范和世界级生态环境保护样板。实施山林保护修复工程,深入开展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及山体、岸线、洲岛生态修复,保持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实施品牌提升工程,加快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提升游船高端化低碳化水平,深化旅游资源整合及票制票价改革,打造沿岸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带。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推动漓江风景名胜区生态补偿试点工作。完善管理体制,构建数字漓江5G融合生态环境保护利用体系。
坚持以更高标准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完善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和田长制,构建“一廊两屏五区”生态保护格局,推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及“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推进石山综合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程,加快会仙、荔江等5个湿地公园建设,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实现森林覆盖率达71.9%。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计划,确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任务;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规范化建设,确保地表水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前列;全面开展土壤生态环境保护与重金属污染防治,加强垃圾分类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一批节能环保项目,提高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率。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扎实做好中央和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坚持以更高层次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部署,完善能源“双控”制度,开展碳中和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不断拓展绿色发展新空间。争取列入国家或自治区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城市,探索建立生态产品调查监测、价值核算、保护补偿、考核评价等机制,在全区率先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政策和制度体系,形成“桂林方案”,把“绿水青山”的“颜值”有效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价值”。
(二)突出创新驱动,全力推进产业振兴
按照“加快发展是首要,转型发展是关键,全面提质是根本”的要求,坚持创新引领,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提供核心支撑。
加快建设区域创新中心。坚持前端聚焦、中间协同、后端转化,力争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强化协同创新攻关,大力推进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康养机器人、动力电池、“桂酒”等重点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力争破解100项以上关键技术瓶颈,实现400项以上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组建桂林产业技术研究院,筹备创建新一代电子信息自治区实验室,建成各类国家级科技创新创业平台75个以上,研发平台数量和质量保持全区前列。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建设提升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双创平台载体,大力推进花江智慧谷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力争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750家以上、瞪羚企业35家以上,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总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5%。强化人才智力支撑,持续实施“漓江学者”、人才小高地、拔尖人才等重大人才工程,提升“海创基地”“桂林人才飞地(深圳)”等双招双引平台,推进“百名博士进百企”行动,汇聚一批产业领军人才、行业专业人才。
打造区域先进制造业高地。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全力扩总量,打造一批百亿企业、千亿园区、千亿产业,工业发展进入广西第一梯队。做强做精四大优势产业,以移动智能终端、通讯设备等为重点,推进电子信息产业扩能提级;以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机械制造等为重点,提升先进装备制造业协同配套能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华为科技城“一基地三中心”、航空轮胎产业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前瞻布局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大力培育“蛙跳”产业,构建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新兴产业集群。提升发展传统产业,积极推进“二次创业”,支持冶金、建材等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升级发展。实施补链强链延链行动,加快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引进和培育一批“链主”企业,重点推进格力电器(桂林)智能制造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形成上下游协同、大中小企业协作的发展格局,打造一批超百亿元产业集群。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行动,建立梯度培育机制,发展壮大一批主导型龙头企业,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实施产业园区能级提升行动,完善“345”工业发展格局,推进三大园区规模质量“双提升”,力争高新区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50、经开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高铁园打造成为粤桂黔协作发展创新区;推动县域特色产业园做大做强,力争产值超百亿园区4个,全市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0%以上。
打造区域现代服务业高地。壮大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居民与家庭服务业,构建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企业为主体的居民生活服务体系,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主攻生产性服务业,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争创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探索生态产品资产证券化路径;加快建设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成桂林市医药及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等一批重大物流基础设施,打造高铁经济商圈、临空经济产业集群;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加快桂林新区、七星区两大会展核心区建设,建成新国际会展中心,推进会展产业园建设,引进国内外知名展会和跨国公司年会,打造国际会奖旅游城市。突破发展大数据服务等先导型服务业,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力争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突破150亿元。实施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培育计划,培育龙头企业10家以上。实施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计划,推进桂林创意产业园等37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升发展。
加快提升旅游国际竞争力。构建“四区一带一中心”全域旅游大格局,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体系。提升优化8条旅游精品线路,推动遇龙河等提质升级为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推进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红色文化旅游景区、龙脊梯田、资源八角寨、秀峰桃花湾等创建5A级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千万级流量景区。引进世界级文旅产品及品牌,培育世界级市场主体,提升旅游品牌运营能力,谋划实施一批引领性重大项目,推出更多“现象级”的首创首秀产品。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旅游产业体系。争做旅居时代引领者,做精做优山水度假、文化体验、精品演艺、红色研学、乡村旅游等世界级旅游产业。建设世界医美中心,引进国内外高端医美机构,支持本地医美机构做大做强,建设桂林国际医疗美容产业园。打造时尚设计之都,组建设计学院,培育一批设计驱动型制造企业、设计服务型企业、设计大师。打造国际电竞城,支持本地企业开发原创电竞产品、电竞IP,策划国际性电竞活动赛事。建设文旅大数据资源中心,扩容升级“一键游桂林”云平台,开发智慧景区、数字博物馆、线上演艺等产品,培育智慧旅游新动能。增强国际化门户功能,实施境外航线倍增工程,加密国际和港澳台地区的直飞航线航班,推动机场口岸53国过境免签外国人停留期限延长至144小时、东盟十国旅游团入境免签停留期限延长至30天,加强机场和火车站的国际化建设,方便游客“进得来”。推进旅游公共服务国际化,提升改造旅游集散中心、标识标牌,建设语言无障碍国际化城市,搭建志愿型市民参与“微平台”;引进国际旅游组织、管理集团,完善导游星级评定制度,健全与国际接轨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让游客“留得住”。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加快东西巷、阳朔西街等步行街提质升级,推进核心区域商业文旅融合发展,建设国家级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加强与中免集团合作,积极推动桂林设立市内免税店,鼓励发展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打造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积极争取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开发文创产品、旅游伴手礼,做大“桂林有礼”等品牌,让游客“带得走”。持续扩大桂林旅游“朋友圈”,优化国际旅游营销平台与渠道,加强与国内国际文化机构和名人合作,加大“两会一节”等重大节庆、展会活动宣传推广;巩固粤港澳大湾区、日韩等主要客源地市场,拓展长三角、京津冀、欧美等潜力客源地市场,推进桂林旅游跨越式发展。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桂林”,建成高水平广西数字经济示范区,争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企业上云用云计划,力争全市30%以上规模工业企业实现整体或部分关键环节智能化改造,打造20家以上数字化标杆企业。实施数字产业集群培育计划,加快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华为信息生态产业合作区广西大数据副中心等重点项目,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基地和数字产业集群。
(三)突出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塑造乡村“形、实、魂”,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提供坚实基础。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优先布局建设脱贫地区基础设施,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加强农村房屋隐患排查整治。坚持产业、就业并重,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可持续增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粮食与重要农产品产能提升工程。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农村乱占耕地建房行为。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选育一批“桂系”新品种。实施农业科技创新支持提升工程。加强农业技术人才培养,强化与科研机构交流合作,重点开展超级稻、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实施乡村产业融合升级工程。完善农产品物流骨干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加快发展农村电商等业态,大力发展农田艺术景观、阳台农艺等创意农业。实施农业安全生产保障工程。实施农业绿色发展引领示范工程。打造一批标准化绿色农业生产示范基地,新认证一批“三品一标”农产品。实施数字农业农村建设工程。建设农业农村数据中心,争创5个国家级、自治区级数字农业、数字乡村示范点。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确保“十四五”末50%以上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等工程,推进中小型水源工程建设和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加快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县建设,打造2-3个水美乡村全国示范样板。加快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提高农村燃气普及率。扩大快递服务覆盖面,推动县级仓储配送中心、乡镇物流服务站、村级物流服务点等建设,打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造提升乡村风貌。合理布局农村公厕,农户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99%以上。编制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和实用性村庄规划,突出“一村一景一文化一特色”传统村落韵味,建设20个国家、自治区级特色精品村屯。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广泛开展村屯植树活动,加大封山育林力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开展乡村治理积分制试点,统筹推进乡村自治、德治、法治、智治建设,争创一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县、示范村镇。持续开展乡风文明行动,加强乡村文化建设。
加快提升县域经济整体水平。坚持县域发展做“乘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积极引导金融、社会资本支持县域发展;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构建民企投身乡村振兴平台。实施县域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县城主城区提升改造,打造灵川桂林北新城,推动全州、阳朔撤县设市,加快荔浦、全州副中心城市建设,推进灌阳、龙胜、资源、恭城等民族生态文化特色县建设,做强荔浦、全州、兴安、永福、平乐等重点工业、物流特色县;持续推进9个国家、自治区级特色小镇建设,实现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全覆盖。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六大行动”,实施县域经济发展分类培育工程,每个县(市、区)重点打造1-2个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一县一业”差异化发展格局,争取地区生产总值超200亿元的县(市、区)达7个以上,力争1-2个县(市、区)进入广西十强县、西部百强县(市)行列。
(四)突出提升格调品位,全力打造最宜居城市
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构建城景一体、城乡共荣、主客共享的城市空间,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提供重要载体。
优化城市空间格局。高质量编制实施国土空间规划,严格划定“三区三线”,科学有序布局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构建功能明晰、优势互补、高效利用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坚持中心城区组团发展,严格限高、退距、增绿,塑造显山露水、城景交融的山水城市风貌。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老城疏解提升做“减法”,加快推进“畅通缓堵”工程,完成净瓶山桥拆除重建等项目,规划建设国道321雁山至临桂改建、东三环路、八中路口立交等一批道路桥梁,打通一批“断头路”,新增一批停车场,改善老城交通条件;推进老旧小区、棚户区、城中村、老工业厂房改造,盘活原行政办公区域,进一步疏解人口和低端低效产业,腾出发展空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楼宇型绿色工业,加快提升老城功能品质。新区产城互动做“加法”,创新城市开发建设模式,完善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配套设施,规划建设综合性和专业性体育场馆,建成新区湖塘水系中期补水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完善园区配套设施,推进企业总部入驻,打造全国一流的现代产城融合示范样板,推动新区建成现代化政务、信息服务和金融商务集聚区。加强老城新区结合部基础设施衔接,推进遇龙路、西城大道与机场路口立交等项目建设,优化产业布局,推动琴潭千亩荷塘等项目建设成世界级生态创新发展示范区,加快老城新区一体化发展。
提升城市品质生活水平。营造宜业环境。加快打造创业园区、众创空间等服务平台。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实施“青年人才留桂就业创业计划”,围绕青年群体特点和创新创业、老人赡养、婚恋交友、子女教育等需求,加大人才奖补等各类政策落实力度,以更优的供给、更好的资源、更多的机遇成就青年,让城市与青年同频共振,打造青年向往之城。完善劳动人口密集区域路网建设,创建公交都市,加密公交频次,提高通勤效率,打造45分钟通勤圈。营造宜居环境。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推进国家“城市双修”试点,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加强内涝治理。加快城市智慧化步伐,升级改造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完成城市大脑等一批重点工程,持续优化社区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高教育、医疗、农贸市场、快递服务等配套设施供给品质,打造15分钟生活圈。营造宜乐环境。完善社区休闲、体育健身、阅读学习等设施,建设一批休闲主题街区、公园,促进餐饮、娱乐业态多样化,推动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低收费或免费开放,打造15分钟休闲圈。营造宜游环境。持续优化城旅一体的景观体系,提升一批历史文化街区,留住城市记忆,规划设计“建筑可阅读”旅游线路,形成“街区+”“楼宇+”等城市微旅游、慢生活产品体系,加强城市绿道建设,为市民提供更多高品质“家门口的好去处”,构筑15分钟旅游圈,建设与甲天下山水齐美的最宜居城市。
加快构建国际化交通运输体系。提升两江国际机场枢纽功能;完成衡柳铁路提速扩能改造等项目,加快推动南衡、怀桂高铁建设,争取桂林—郴州—赣州红色高铁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规划网;建成桂林至柳州改扩建、灌阳至平乐等高速公路项目;持续推进国省干线提质保畅,加快普通干线公路提级改造;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平乐港及桂江高等级航道、湘桂运河等项目建设,加强航空铁路公路水运换乘衔接,构建立体化交通网络,实现1小时左右市区通达各县(市)、1-2小时通达周边城市、3-5小时通达国内主要旅游客源地城市、3小时左右飞抵亚洲重要客源城市,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加强现代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现5G基站城市全覆盖,加快绿色智能电网建设,提高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覆盖率。持续完善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着力推进长塘水库、桂北“风光储”一体化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实施“气化广西”(桂林)工程,力争实现县县通天然气。
(五)突出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全力提升文化软实力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历史文化,展现秀甲天下、包容大气、文明时尚、勇于突破的城市气质,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营造良好人文环境。
着力传承红色基因。全面建成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国家规划)广西段,加强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等抗战文化遗存遗址保护,建设全国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创新示范地。深挖红色文化时代内涵,大力弘扬“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的湘江战役精神,创作一批红色题材文艺作品。推进成立湘江战役干部学院,打造全国党员干部党性教育重要基地。
厚植城市人文底蕴。持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常态化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加强公民道德和诚信体系建设,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弘扬时代新风。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实施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维修工程,推进兴安灵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加强雁山园保护利用,加快靖江王府及王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广西旅游博物馆、桂林考古博物馆等项目建设,打造博物馆联盟;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建成桂林非遗馆和桂林渔鼓传承基地。完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健全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推进科技文化惠民工程,实施“十百千”计划,打造惠民艺术精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大力发展现代文化产业。培育壮大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动漫游戏、出版发行、桂林山水画、文化演艺、工艺美术等产业发展水平,创建一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培育壮大文化企业,加快引进一批实力雄厚的国际文化旅游投资集团,促进文化企业规模化、品牌化、市场化运营,激发各类文化主体活力。
(六)突出以人民为中心,全力推进共同富裕
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扩大就业容量,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政策支持,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实施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援助行动,支持企业稳定岗位,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累计城镇新增就业22万人以上。多途径增加城乡居民工资性和财产性收入,健全最低工资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全区水平,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
持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6%,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7%以上,实现工伤保险政策法定职业人群全覆盖。落实“三孩”生育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普惠性养老托育等服务,保障好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基本权益。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强化特困群体兜底保障。持续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依法加强“烂尾楼”处置,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大教育投入,新建学校、幼儿园238所,新增学位30万个,有效缓解教育资源供给不足问题。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多样特色发展,深化普职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职业院校上规模提质量。加强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规范管理。扎实推进“双减”工作,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加强校内课后服务,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桂林高校集聚区建设,支持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创新能力建设,协助国家文旅部、自治区政府共建桂林旅游学院,推动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本、桂林医学院和桂林旅游学院更名为大学,支持桂林学院和桂林信息科技学院转设过渡期发展。
全力打造“健康桂林”。人均预期寿命提高至79.3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发展,持续推进公立医院、医联体改革,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加强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健全重大疾病防治应急体系,建设区域性防疫救治中心。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全面推进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持续办好桂林马拉松等赛事,提升竞技体育水平。
(七)突出深化改革开放,全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改革破壁垒,以开放添活力,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持之以恒优化营商环境。营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在打破行政壁垒上做“除法”,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探索电子证照应用试点,创新政务服务“一码通办”,实现50%以上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95%以上事项“最多跑一次”,推动高频政务服务事项“零跑腿”。营造优质有序的市场环境,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快“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完善“双随机、一公开”机制,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营造宽松便利的投资环境,开展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服务企业接待日活动,完善企业家直通车制度,落实减税降费等惠企纾困政策,切实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稳妥推进国企混改、重组整合、国资监管体制改革。深化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推进税收征管改革。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健全民营企业参与重大战略实施机制。进一步理顺园区体制,深化建设、管理、运营机制改革,加快园区放权赋能。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实现形式。深化社会领域改革,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扩面,实施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实现“县管校聘”改革全覆盖。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内大循环,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打造双循环区域节点城市。全面融入自治区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加快推进湘桂经济走廊建设,打造桂北湘南物流中心;深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积极承接全产业链转移,高品质打造“粤桂画廊”;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打造中国—东盟旅游合作“桥头堡”,规划建设西南特色产品交易平台。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合作,加快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加强与国际友好城市合作交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聚焦“三大三新”等重点领域,精准实施平台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引进落地一批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多的大项目好项目。
(八)突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建设平安桂林
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措施,健全常态化防控机制,加强定点救治医院建设管理,提升防疫物资储备水平,高质量完成疫苗接种任务。加强疫情防控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精准做好重点景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疫情防控。
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与防控,持续化解政府债务。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和风险管控,依法合规开展债务融资和风险处置。深化信用体系建设,发挥信用在金融风险识别、处置等环节的基础作用,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确保经济金融大局稳定。
全力推进城市安全发展。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提升应急管理“七大能力”,全面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九项重点工程,重点推进市社会治理和应急指挥中心、应急保障中心建设,抓好安全生产等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强化公共安全保障,提高粮食仓储、物流和应急供应能力,建设广西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有效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加强新形势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工作,强力推进“雪亮工程”“天网工程”,积极落实“一村一辅警”工作。加快数字平安桂林建设,推动“枫桥经验”桂林化。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推进重复信访集中治理和信访积案专项治理,有效管控各类涉稳风险。
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效能。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切实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加强法律援助工作。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统筹做好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双拥共建、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工作,持续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我市民族团结工作高质量发展,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九)突出加强自身建设,全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全面推进政府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坚定政治立场。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中央、自治区决策部署和市委的工作要求一贯到底、高效落实,以实际行动和成效诠释检验忠诚,彰显浩然正气,建设忠诚型政府。
深化法治建设。坚持依法行政,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建立政府部门领导析法用策制度,推进科学民主决策;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决议,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法律、监察和人民监督,积极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厚植法治底气,建设法治型政府。
强化责任担当。牢固树立事事马上办、人人敢担当、个个争一流的意识,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见效;完善干部担当作为激励机制,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落实容错纠错机制,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展现昂扬锐气,建设担当型政府。
尽心为民履职。坚持以百姓心为心、以人民福为福,深入开展基层走访调研,倾听群众心声,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把企业家当自己人、把企业事当自己事,服务周到、说到做到;完善学习长效机制,提升高效履职能力,营造“比学赶超”氛围,焕发蓬勃朝气,建设服务型政府。
加强廉政建设。压实主体责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更大力度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厉行勤俭节约,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群众的“好日子”、企业的“宽日子”,营造清正风气,建设廉洁型政府。
各位代表!使命呼唤担当,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重托、感恩奋进,全力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奋力谱写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桂林新篇章!
(时间:2021年10月21日 来源:桂林日报)